適應癥1:缺血性腦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病因復雜,大量的研究發現作用功能單一的藥物不能有效抑制缺血后神經元的損傷,而多功能/多靶點藥物分子對導致神經元損傷的多個因素起作用,其治療效果比作用單一的藥物具有顯著的優勢。
我們將中華傳統醫藥與現代生物醫學最新成果相結合,把具有多功能/多靶點的傳統中藥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TMP)與強自由基清除基團硝酮(Nitrone)有機的結合于一體,設計合成了多功能藥物分子TBN。TBN不僅具有川芎嗪的鈣離子拮抗作用,還具有硝酮基團的強力自由基清除作用,是一個多功能多靶點的創新藥物。
TBN治療缺血性腦中風項目已經完成臨床II期,即將開展臨床III期研究。
適應癥2: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引起的嚴重和危害性最大的并發癥,中國是糖尿病第一大國,患者人數超過一億,其中大約1/3的患者會并發糖尿病腎病,而現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有50%在10年內會發展為尿毒癥。目前認為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是遺傳因素、血流動力異常、糖代謝紊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現代醫學對糖尿病腎病的研究和治療尚未有突破性進展。
糖尿病腎病的治療藥物在臨床上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降糖藥,第二類為降壓藥。美國FDA批準的治療糖尿病腎病唯一藥物為洛沙坦(Lorsartan),中國CFDA 批準的為厄貝沙坦。
我們前期實驗結果表明TBN對DKD大鼠腎臟和胰島細胞都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且其治療效果更是優于臨床一線治療藥物洛沙坦(Losartan)。
該項目已經完成II期臨床研究,即將開展臨床III期研究。
適應癥3:肌萎縮性側索硬化
ALS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美國報告的ALS患病率為4~6人/10萬人,屬于罕見病。ALS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其藥物治療以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為目的。
目前為止,FDA僅批準了利魯唑和依達拉奉用于改善ALS患者的癥狀。其中利魯唑于1995年批準,是一種神經保護劑,可阻斷中樞神經系統內谷氨酸能神經通路,進而阻斷谷氨酸能神經末梢上的電壓依賴Na+通道,抑制興奮性神經元的激活,臨床研究顯示利嚕唑能夠延長平均壽命三個月左右,但僅對于輕癥病例有一定療效,對于重癥病例并未顯示出治療效果。時隔22年后,2017年5月,FDA批準了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用于治療ALS,屬于孤兒藥,預期花費約145524美元/年。依達拉奉的批準為神經保護藥物開創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機遇,并為TBN治療ALS適應癥的開發提供臨床參考。雖然依達拉奉已批準上市,但依達拉奉為靜脈注射給藥,ALS 為慢性病,主要是居家治療,因此,依達拉奉臨床應用有限。
在TBN 治療ALS 的動物療效試驗中,TBN 靜脈或口服給藥都具有顯著的療效,且基于ALS疾病的性質,TBN口服制劑臨床意義也非常重大。
該項目正在開展臨床II期研究。